也許這是關於倫敦最有質感的電影
被《芝加哥太陽報》稱之為「英語世界最優秀的那五六個小說家裡的一個」的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因為本身即有年輕時在 MI6 從業的背景,所以他的諜戰小說往往結構敦厚扎實,人物真實可信,用無數的細節來堆砌最後的結果,而不是從天而降的靈光閃現。正如他自己所說,「良好的情報工作,是平緩且溫和的」。在勒卡雷的諜戰小說裡面,動作戲、美女、威士忌,自然而然的回退到本位,不再顯而易見的喧兵奪主,主角也不是類似 007 那樣想象意淫的產物,娛樂產業的流水線產品,而是人,真真正正的人。
1974 年出版的小說《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幾乎可以認定為他最為出色的作品之一,這個古怪的名字來源於被喻為「歷史上最殘酷的童話故事」《鵝媽媽童謠》中的一篇,當然原來的兒歌裡面不會有間諜這個「職業」,而是「水手」。小說的主角衰老,事業失敗,配偶出軌,理想幾乎破滅,沒有任何所謂間諜的風采。1979 年,原著被被改編為 7 集的英劇,幾乎完全忠於原著,呈現得緩慢而扎實;2011 年,瑞典導演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Tomas Alfredson) 糾集一幫英國男神級演員,重新演繹了這部作品。
電影劇本對原著小說進行了適當的情節修改,但相信再嚴苛的原著黨都不會對編劇有太多的苛責。導演在自己的作品中並沒有對特別出名的倫敦地點進行特寫,但幾乎每一幀都是倫敦 Old School 的宣傳畫,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可能再也不會有如此多的英國演技派演員同時來將倫敦肯辛頓(Kensington)灰藍色街道的質感發揮如此到極致了。
就讓我們跟隨電影一起來遊覽那個年代的倫敦。
灰色而壓抑的倫敦,正是整部電影的基調

建築中的建築,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陷入冷戰氛圍中的世界,無不深陷其中

難得一見敞擴的風景,結果卻是在密謀隱事

白日里建築獨有的藍色,散髮出冷峻的氣質

同一角度傍晚的景色,又是完全不同的氛圍

標誌性的紅色電話亭

巴黎和伊斯蘭布爾都變成了同樣的顏色


電影最後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配樂三項提名,儘管最終一無所獲,但作品完美的復原了經典冷戰小說中的那種陰森、恐怖、以及危險無處不在的慌張感,而倫敦,也在導演 Tomas Alfredson(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的鏡頭之下,完美的展現了其冷峻、憂鬱、灰暗而與眾不同的氣質。
TIPS:
* 導演的另外一部作品《生人勿進》也非常值得觀看。
* 1979 年的英劇同樣值得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