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三部俄国文学作品
近日连看了三部俄国文学作品,果戈里的「死魂灵」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罪与罚」,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百三十多万字。刚开始就是想测试一下自己现在的长文阅读能力,后来慢慢发现所谓世界名著其实也都是狗血故事,只不过大师文字功夫考究,看起来就有趣许多。大家都是做菜,有人做成了米其林三星,有人则做成了食堂大锅饭,倒也没什么高低贵贱,服务不同的人群而已。
死魂灵:充满讽刺的现实主义
「读库」在2015年年中的时候送给所有的订户一本奇书——「阿庚画:死魂灵一百图」,这本书是有多妙呢?你看看图片就知道了。
就是因为这本奇书引起了我看「死魂灵」的兴趣。第一部我是看的鲁迅先生的译本,第二部开始的时候看到题记「残稿未译完」,就犯了嘀咕,妈的这鲁迅先生也不靠谱,做事儿做一半呢;于是就又找了别人翻译的版本来继续。后来才知道是自己土鳖,「死魂灵」的第二部分就是残稿,丢失的部分被作者给烧了。当然鲁迅先生在留世部分也确实没有翻译完,因为,去世了。
果戈里焚稿。列宾绘于1909年
果戈里是普希金的朋友,屠格涅夫的老师,一个诗人,诗人自然浪漫而充满幻想,可「死魂灵」却是俄国文学现实写法的开篇之作。关于19世纪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介绍维基上都有,不用我画蛇添足,但简单想想一个精神上无比浪漫的人用现实主义的写法去揭露自己身处的社会,会显得多么矛盾,所以被普希金称为「愉快的抑郁者」的果戈里对主角心存善意和感情,而不是简单无情批判。他让他的主角见到各种各样的人,百态的政府官员、各种各样的仆人和性格各异的农场主。大时代之下人人都有对当时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有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有恶有善,有坏有好,有黑暗也有光明,在这部伟大的小说里,这一切都用讽刺的方法在一个极度荒谬的故事中被描述出来,精彩之极。
果戈里小说里描述的那些19世纪的故事,现在看来还偶有戚戚焉,里面的人物,不管是官员还是仆人,甚至奴役,大多都是懒惰、酗酒、不求上进和虚荣,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为了自己的目的找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折手段挣钱以为自己能混入我们心目中那个所谓上层的圈子。可实际上,大家都不过是现实社会的一颗棋子而已。鲁迅先生说「其中的许多人物,现在还很有生气」,一部距今超过一百五十年的小说还能让一个活在现在的中年人感同身受,有时候也觉得无奈和讽刺。
可惜果戈里老师中年时期患上了抑郁症并沉迷于东正教,在烧掉自己「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之后即离开了人世,那才到一个作者最黄金的年龄——43岁。
究竟谁才是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知名度在我心目中远胜于他的作品,看「白痴」纯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手机上 Push 过来的消息说亚马逊上的 kindle 版在打折(好像只要0.99),后来我才意识到看名著还是要纸版的更好,因为更有传承一些,电子版更适合一些轻松一点的作品。
「白痴」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描述群戏的本领实在是太太太厉害了。作品里面有大量的群戏场景,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在陀老师的笔下个个有神彩,人人有故事,本来一个非常矫情的故事,因为场景化得非常好,就像枯燥的化学公式变成了实景化的爆炸试验,无聊的电影剧本变成了分镜头,所以看起来妙趣丛生,一点也不会觉得枯燥。
不过陀老师对女性角色的描写也实在是差强人意,简单说就是女主角让你喜欢不起来(当然说实话男主角我也不怎么喜欢,虽然号称俄国贾宝玉),再加上故事实在是和我们的生活隔得太远,所以代入感并不强,就像你在电影院看电影,你非常清楚的知道你是在看一部电影,那是别人的故事,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而有的故事则不一样,你和主角是一体的,你和他同呼吸,共命运,他开心你也开心,他遭受挫折你也难受,你就是他,他也就是你,你是在体验另外一种生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曾被判死刑,他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俄国文学「三巨头」。
伟大的心理描写
我以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只是靠群戏描写行走江湖,结果在「罪与罚」里又变成了心理叙述。「罪与罚」同样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故事,男主角同样让人喜欢不起来,甚至同情不起来。作品里面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大段大段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通过这些心理描写和对话,你会有「丫实在是太做了」的感觉,我想这和陀老师的初衷怕是大相径庭。
这是幅插画,小说中的一个场景
不过如果你丢掉看热闹的猎奇心态,就是单纯的欣赏下写作技巧,这本书的好又体现出来了。「罪与罚」中的人物相对比较少,关系也不复杂,大多数的内容都是男主角的心理建设,这种建设来来回回无非就是「我杀她们对不对」和「我有没有被发现」,可就是这么简单的内容陀老师硬是写了几十万字,还不带重样,你知道有多不容易了吧。通过那些文字,你可以了解到一个年轻杀人凶手的彷徨,恐惧,害怕与懦弱,他是如何与另外的一个自己交谈,商讨,达成共识,最终走向一致。
鲁迅先生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最伟大的审问者」,他也确实一生的作品都在拷问人性,揭出藏在深处的罪恶,他和现在这个逗逼的社会格格不入,所以他成为大师而我们整日以朋友圈点赞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