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一个人来监视自己

红楼梦

自谈红楼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二回讲了啥 多读几遍第一回最最重要的「好了歌」,就不用去参拜各种朝阳区仁波切了。 第二回其实就讲了两件事,一件是通过贾雨村进京赶考之后的经历扯出林黛玉,另一件则是通过冷子兴之口描绘出宁荣二府的盛况扯出贾宝玉。 贾雨村这厮不管从那个角度看,都还算是个人物。第一回讲到丫拿了甄士隐几万块赞助费,进京科举,中了进士分配工作当上了县太爷。可惜关系没处理好,被整革职,心态倒是不错,云游四方又当上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要说这林黛玉的老爸林如海是相当厉害,典型的富二代学霸,又位居巡盐御史高位(古代管盐就是垄断型行业)。贾雨村傍上这条大腿,也怪不得日后发达,当然前提还是自己不能太挫。 冷子兴就是贾雨村在京城的一个朋友,干的是古董商。古时候古董商是最知道大富之家真实情况的,就像现在的银行才知道谁是真正有钱的谁是外强中干,具体原因你稍微动动脑筋就能明白。曹雪芹在第二回就借冷子兴之口说出宁荣二府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是为日后宁荣二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简单的人物结构 我看小说,最怕的就是人物众多记不清楚名字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南美文学,名字又长,特别麻烦,多罗雷斯·恩加尔纳西翁·德尔·圣迪西莫·萨哥拉蒙多·埃斯杜比尼昂·奥塔瓦罗,这是我正在阅读的《读爱情故事的老人》里的一个人物,你们体验一下吧。

红楼梦

自谈红楼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一回并不仅仅只是开篇 第一回是所有章回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回。 曹雪芹说自己「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特别因为后几十回的遗失,《红楼梦》又是一个讲轮回的故事,所以这第一章的重要性就变得尤其重要。后人只能从这第一回中去猜测最终的结局,看透看懂这一章,再去看看小人书(暴漏年龄了,别人现在叫做漫画)或者连续剧,听听人生导师贩卖的什么「三十分钟带你看完四大名著」,也就基本可以冒充红学专家发发朋友圈了。 《红楼梦》里的隐喻 曹老师对玩文字隐喻游戏的痴迷倒是一点也不避讳,一开篇就点出了贾雨村和甄士隐的出处,正所谓「真事已然隐去,村言全为假语」。后文中的类似玩法很多,比如「英莲」对「应怜」,「霍起」对「祸起」,「封肃」对「风俗」等等。用谐音梗来给人物取名字会显得有趣,会让读者会心一笑,显得高级和暗示共鸣,红楼梦里人物众多,一大堆配角的名字基本上都隐含了什么意思在里面,所以看的时候千万别一目十行给错过了,这本身就是看《红楼梦》的一大乐趣。 《红楼梦》的情色

红楼梦

自谈红楼(开篇)

 先说说版本。 我先主要读的是《红楼梦:俞平伯评点》版(亚马逊上有Kindle版,15块钱不到),参考了《红楼梦:王蒙评点》和台湾学者蒋勋(《蒋勋说红楼梦》,有 Kindle 版,有音频),三联记者孟静对红楼梦的理解(有音频)。后来台湾白先勇先生又出了一本《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他主要推荐的是《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所以看一章我要看不同版本的三遍,听各种音频加起来怎么也有两个多小时,不过我倒也不急,本来就是私人的事情,自得其乐即可。 其实真要读,读现在的通行版本也就可以了,俞平伯的点评版主要是说明了历来比如什么甲戌本,已卯本,庚辰本,甲辰本,程甲本的一些改动,尽量的说明了曹老师最初原版有可能的状态,虽说有些地方改动其实挺大,但对情节的整体性影响也有限,如果不是写毕业论文,就没必要寻根问底了。我写的内容也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个简单的读书笔记,很多地方自然也不一定正确,各位姑妄看之,以博一笑吧! 为什么这么多版本? 《红楼梦》其实几乎重来没有定稿过,最早的流传靠的就是手抄本传来传去。手抄本最大的危害,

当你们谈论嘿啪的时候我们聊聊民谣

当瑞典文学院在瑞典时间2016年10月13日下午1点公布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时,时差6个小时的中国大陆一片哗然然后惊慌失措,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季都是公众号自媒体们的狂欢,拿村上先生开涮也是必修的项目,段子早已准备就绪。可 Bob Dylan 的获奖让一半的写手怕是都只能在「Blowin'in The Wind」里扒歌词,然后慌不择路的打开在线音乐播放软件补课,一听恐怕就差破口大骂了,「介尼玛都是啥玩意儿啊!」最大受害者应该是摩拳擦掌的出版社,你知道 Bob Dylan 的歌词版税有多高么? 星外星唱片公司的老板稍晚在微博上感叹:「引进了3张专辑,库存一堆,没想到瞬间就秒完了。」可在2011年,Bob dylan 在北京的演唱会观众没有超过3000人,里面还混杂了大量据说在现场打了一晚上「愤怒的小鸟」的音乐媒体记者和前来朝圣的娱乐圈人士,比如著名的皮裤大哥。第二天媒体娱乐版都是类似「 Bob Dylan 的演唱会毫无 High 点」这样的标题。Bob Dylan 在中国的真正粉丝恐怕不会超过1万人,对欣赏水平还停留在唱得好就是音飙得高这样水准的中国听众来说, Bob dylan 的歌好听么?废话,

时尚

大都会博物馆里的川久保玲

每年 5 月的第一个周一晚上举行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晚宴( Met Gala)有「时尚界的奥斯卡」之称,是各大服装品牌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非常多的宝物,明年即将上映的由一众女明星主演的《八罗汉(Ocean’s Eight》就是讲述的一场围绕在 Met Gala 的抢劫案,估计到时候会有非常多的时装品牌出现在电影之中。 2015 年 Met Gala 的主题是《China: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中国:镜花水月),由墨镜王担任的艺术总监。2017 年Met Gala 主题则是向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Rei Kawakubo)致敬,这是从 1983 年搞了《Yves Saint Laurent: 25 Years of Design》

关于范雨素

关于范雨素 在大盘指数跌近 3100 点,人民币汇率即将破 7 的紧要关头,祖国大陆居然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一个保姆的文字问题,各方人士粉墨登场,有选边站队的,有不置可否的,一时间好不热闹。这样的事情多久没有发生过啦,我们热衷于明星的私生活,房屋的限购令,小升初的政策,这个时候长篇大论的来讨论一个自称为「育儿嫂」的中年妇女的文学价值问题显得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和奢侈。可惜文学并不是是非数学题,可以通过辩论来获得正确的答案,可吸引这么多人来参与讨论,「文字」本身显然已经是胜利者,就从这个角度来说,范老师不说是万世之功,也算是善事一件了。 就我个人的观察,表扬甚至喜欢范雨素的,两极化相对比较严重,要么文学素养比较高,属于传统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基本已经饱读各种经典文学,对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网络文学痛心疾首,忽然出现这么一篇清新小文,自然非常激动,火锅吃多了上盘咸菜就是抢手货,这类人赞扬的当然不是范雨素的文字,而是文章里面显露的感情,是对文章里面所记录的「真实」的一种敬仰;而另外一群人就是文学素养相对特别低的,这类人估计什么汪曾祺,阿城听都没听过,阅读最长的文字是初中的语文课本,平时里喜欢追个热点,看个新闻,所以看见这么长一篇在朋友圈四处传播的文章,大家又都在夸,

三月总结之电影篇

三月份一共看了十一部电影。 《月光男孩》 ![p2443203623](media/p2443203623.jpg) 我最喜欢这个版本的海报 电影拍得实在一般,本来是导演和编剧非常私人化真实人生的呈现,拍好了惊天地泣鬼蛇神,可惜成品代入感实在太弱,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感觉完全是离自己很远的故事,完全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得到奥斯卡最佳影片纯粹是因为好莱坞的政治正确(15年的奥斯卡没有任何一项奖项属于黑人,于是…)。当然,《La La Land》也一般,谁得都无所谓,奥斯卡现在就是各个公关公司比拼的赛场,和影片的质量关系不大。当年大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就曾经说过,「从道德角度来说,没什么比赢得奥斯卡奖更让我感到恶心」(此君据说和卓别林一起搞过性爱大 Party,可以想象道德准绳有多高)。另外本片的制片人是 Brad Pitt,不知道为何领奖的时候却没有上台。 导演是墨镜王的迷粉,里面的配乐《鸽子之歌》我专门有介绍,不在这里多说。三段式结构也是借鉴侯孝贤老师的《最好的时光》,总的来说就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平庸之作,没有太强的可看性。 三星。 《Elle》 ![p2412010431](media/p2412010431.

二月总结之电影篇

# 看的电影 2月份一共看了 12 部电影。 《十诫》 这几乎就是小说中的《战争与和平》。我没有查资料,不知道整个长达 572 分钟的电影当年是怎么在 89 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播放的,我是差不多花了半个月晚上的时间才看完这十个故事。 除掉第一个故事以外,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信仰,宗教的理解都是充满温暖和感情的,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第一个故事会如此的绝情,与其他 9 个故事格格不入。 大家都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编剧,但我更喜欢他电影里面的摄影,特别是里面关于光和影的部分,太美了。他好像特别喜欢处理阴阳双面,主角总是在一半在黑暗之中,另外一半沐浴在阳光之下,CC 的蓝光修复版画质又非常好,颜色特别的耐人寻味,真是值得多看几遍。 看的 CC 修复版,五星推荐。 《海边的曼彻斯特》 今年最大的话题电影。一个意外,谁都无法预料的意外,痛苦就是一生。这个和最近天津那位父亲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天津那位唯一的选择,就是当时一起跳下去。 但美国导演对电影的处理还是有问题,剪辑上太没有节制,感情也太外露,前面三十分钟要好一些,后面对情绪的把握几乎是失控的。类似题材的电影其实有很多,

二月总结-书籍

2月份还是只看了5本书。  《玩儿》 这个世界有些人天生就是动物的朋友,我的三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曾经养过鸽子,猫,狗,野鸡,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样样都精通,对我来说精通的定义就是能成功孵育下一代。去年春节回家他还养了两只误闯到拦渔网的猫头鹰,后来知道是国家保护动物就放归山林了。 于谦老师当然更厉害,覆盖面也更广,就在于他有更高的平台,结识更多的朋友。 我其实对动物也非常有兴趣,最多的时候家里养了两只猫,两只乌龟和大概几十条鱼,这恐怕也是得益于小时候在三舅旁的耳熏目染,多和动物接触下,你会觉得投身为人,就值得万般庆幸了。 于谦老师明显比郭德纲老师有趣得多,在郭德纲老师穿豹纹裤和徒弟打笔仗,与记者吵架的同时,于老师最大的爱好是「抽烟喝酒烫头」。 4星,买的纸质书。  《这也会过去》 西班牙女作家讲述自己母亲去世之后自己放荡不羁生活的故事。在涉及与自己母亲感情部分都还不错,包含深情,真挚而有内容,而一旦过度到现实生活部分,就非常「我妈都死了我放荡一下又怎么了?」的混乱与无聊,走的是西班牙卫慧的路子,可凭什么要求读者和你一起啊。 2星,不喜欢,买的 Kindle 版。  《吃鸟的女孩》 这是《短经典》

2017年1月份的总结

1月份一共看了5本书。 ![s24174596](http://7xqb0c.com1.z0.glb.clouddn.com/2017-02-04-s24174596.jpg) 《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 毛姆说自己写作的目的,「不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位置,而是对面喝茶朋友的一声叹息」。无疑,他做到了。这部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一共二十三个短篇,译者包括冯亦代,傅惟慈,董桥这样的大家,也有黄昱宁这样的中生代编辑。每个故事看完,你都会为里面各种各样的主人公唏嘘不已,他所描写的那些事儿其实离我们非常的遥远,都是些光怪陆离的奇异事件,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就是你难以企及的人生,读起来可信而又异常有趣。 四星,我读的是 Kindle 的版本。 ![s28958977](http://7xqb0c.com1.z0.glb.clouddn.com/2017-02-04-s28958977.jpg) 《无常素描》 在很多年前我追着买《看电影》杂志的时候,罗展凤老师关于电影原声的专栏就是我的心头所好,这本书是她在华沙寻找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足迹的一本书。如果你看过基耶斯洛夫斯基那几部不能再出名的电影,

关于 Apple 的这场秋季发布会

@: 关于 Apple 的这场秋季发布会 2016年9月7日的苹果秋季发布会正式发布了防水,双摄像头,取消实体 Home 键和 3.5 mm 耳机接口的 iPhone 7。Apple 的发布会越来越多的是惯性,套路和商业上的对抗,如果只是单拼硬件,值得推荐的亮点实在不多。对我个人而言,耳机接口取消意味着我的 Fidue A83 无法正常使用,除非用上一个代表 Apple 在商业上巨大妥协的转接口(对比下 Air 取消光驱, Macbook 推广 USB-C 的做法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防水当然诱人,谁不想躺在浴缸里刷微博?当然还有那一票玩直播的朋友,浴缸,泳池都是不错的场合。只是可惜 IP67 级别的防水并不支持泡水,可惜了了( Note 7 是 IP68 ,倒是支持,前提是充电的时候你不怕爆炸 )。双摄头更是没太大用,

去香港听演唱会

去香港听演唱会 上半年因为 LoLo 卢冠廷出了两张新专辑(其中一张是翻唱),一段和霍世洁合作的「一生所爱」表演视频流行于网络。不由得惊叹这样的歌声感天动地,唱尽了孽情的百转千回,新的版本加入二胡之后又平添几分厌世的哀伤,心有戚戚焉。无意中又看到6月便有 LoLo 在红磡的演唱会,便动了心思。于是各种订票,香港的电子商务系统实在落后,座位完全随机,怎么都选择不到内场,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去年元旦去台湾看陈升的跨年是早在遗愿清单上的项目,这次却是临时起意。第二次来香港又是碰到大雨,上次陪双子座去 Disney 也基本都在下雨,天湿人便不多,很多项目都是一玩再玩。这次入港之后感觉香港明显在走下坡路,或者说内陆在进步,他们却几乎停滞不前。不管是入关的登记服务,还是基础的网络设施建设,到酒店的 Check in,都感觉落后失效,远不如台湾亲切可人,再想到近期和大陆相互之间的隔阂和伤害,感觉也挺唏嘘无奈的。 闲着没事在附近的香港理工大学逛了逛。学校不大,和外界没有什么隔离,大门都没有,就这么随随便便进去了。里面大到每栋楼小到每张凳子都是一个香港老板的名字,坐下喝了杯水,麻雀在边上的桌上跳来跳去,天气闷热沉湿。

大鱼海棠好么?

 周末陪小朋友去看了被骂成狗的《大鱼海棠》。 我没看过04年的短片,所以对所谓十二年的情怀毫无感觉,对我来说这就是一部我自以为适合带小孩去影院观看的动画电影。但上映前文艺青年们的集体憧憬,到上映后铺天盖地的责骂,还是把我惊到了。 剧本真的那么差? 说说饱受诟病的剧本。椿在剧中16岁,成年礼,在我们麻瓜的世界也就是高一高二的年纪。我不知道别人,但在我生活的那个年代,喜欢一个人,然后被另外一个人喜欢,这几乎是青春成长必然会经历的阶段,再正常不过,古往今来也有无数的文学作品在描述这个事情。然而就是这么一段不能再纯真的掺杂着友情,爱情的青春戏,居然就变成了一群大叔大婶营销公众号口中的三角恋,绿茶婊,玛丽苏(当然,我敢保证,50%以上的人不知道玛丽苏是什么意思,出处在哪里,在这之前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 wiki)。 不顾一切的去报恩,不管外界如何评论,遵守道德的准绳,在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了巨大灾难后果后舍身取义,奉献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典型的少年,冲动,有想法,有担当,没有束缚。中学,是人生中一个无比矛盾的时期,一边是繁杂的课程压力,一边又是逐渐成熟的身体发育,梦遗初潮,友情爱情,有的人胆大表白,

中孝介和朝崎郁惠

中孝介和朝崎郁惠 520的时候去听了中孝介先生在锦城艺术宫的表演,说实话状态一般,好几个地方我甚至觉得有点走调,高音上不去,感觉挺失望的。中孝介先生应该是中国化最严重的日本艺人了吧,演唱会没有翻译,中间串场都是用自己并不娴熟的中文,同时也翻唱表演了《十年》《茉莉花》《青藏高原》等中文歌曲,可是,可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啊。 中孝介先生以岛歌唱腔出名,所谓岛歌,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岛唄,其实就是奄美群岛的民歌。岛唄的伴奏乐器往往是三线(一种我国传过去的传统乐器),但这次的表演中并没有三线的出现,也是我失望的原因之一。当然,《花海》的音一出,就感觉值回票价了,整场演出也是我个人看过的演唱会中互动最好的,热情而不浮躁,温暖而不夸张,乐手的表演也算是精彩,看完演出顺着后子门走回家,天府广场边上的小区卖着烧烤,散发着迷人的孜然味道,感觉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在我心中的岛唄之神是朝崎郁惠女士。朝崎郁惠的父亲是一个传奇,关于他的故事可自行搜索,我们先听听他所做的这首长达8分多钟的《嘉义丸之歌》吧。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听出里面的悲伤和哀婉,反正我每次听这首歌都会受不了,特别是收音的海浪部分,一下一下的拍打过来,实在是催泪之弹。 朝崎郁惠师从岛唄第一人福岛幸义先生,虽然她所有的歌我一句歌词都听不懂,可只要平和,

越野流水账

另外一种体验 正如你们所知道的那样,我大概算是个喜欢跑步的人。以前都是在公路上跑,总归是有些无聊,这次借着阴差阳错的机会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正式的越野赛事—熊猫热土环汶川超级越野赛。不管什么事儿第一次做总是没经验和没自信,就只报了个12KM 的体验组试试。 汶川离成都也就一百多公里,这也是当时大地震的时候震感如此明显的原因,羌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大禹的老家,和姜维好像有点关系。到了汶川县城发现四面环山,岷江凶悍的从县城边流过,感觉都是异常险峻的地形。和当地的居民随便聊了聊,不敢相信已经过去8年了。 第一次例行领装备的时候居然要体检,莫名的感觉有些紧张,发现衣服居然是 Solomon 的,觉得赚了。吃晚饭的时候开始下雨,越来越大,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停,下午看了赛道分享的图片,感觉明天能活着下山就算不错了(事实证明如果不是雨停了,第二天完赛很难)。 晚上11点还有最后一场西甲,只能放弃了。一觉睡到5点多,起来发现50KM 组的已经出发,起始点放着动次动次的音乐,几个工作人员的人影晃来晃去,地居然都有些干了,放心下去吃了点早餐,弄好装备,啰啰嗦嗦的下去发现马上就要开始了。 热身也来不及做就跟着大部队出发了,沿着马路跑了可能没有500米就开始爬山,真的是爬山,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开始走,

2016-05-18:《踏雪寻梅》《希特勒回来了》&《Deadpool》

4月28日和5月13日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分享 4月28日五一之前,我分享了两部电影,翁子光导演的作品《踏雪寻梅》和另类的超级英雄电影《Deadpool》。  《踏雪寻梅》是翁子光导演2015年的作品,因为题材的原因而成为香港本土电影的话题之作。作为一名香港导演,在拍摄一部影片之前就知道肯定无法进入大陆市场,所以不用做任何妥协,对导演来说当然是好事对制片方来讲,怕就恰恰相反了。 这部电影在演员的选择方面的异常过人之处,郭天王因为已经出演过好几次这种比较轴的警察形象,倒是没什么出奇,但出演女主角的春夏,和男配角的白只,以前都不是什么会演戏之人,但是在这部电影里面真是演得漂亮。至于电影的其他部分,不必多说,制作得非常好,极力推荐大家看看,很是难得,毕竟,三级片并不是只有叶子楣。  《Deadpool》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用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贱」。这几年美国电影一直在走下坡路,被超级英雄们恶心坏了,我已经放弃了什么队长,超人,蝙蝠侠等等等等,按照电影里面的逻辑,平民怕是都不够拿来拯救的了。但《Deadpool》完全不一样,作为一部同样不可能在大陆上映的电影,这片儿就像是川菜席上的泡菜,爽口又爽心。  5月13日我分享的电影是《Er ist

或我應該相信是緣分

我們和美好的事物總會相遇#1 盧冠延,本名盧國富,後來被老婆唐書琛改成現在這個名字,我在網上找到一篇1979年7月《號外》雜誌關於唐書琛的採訪,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看看:http://www.dengxiaoyu.net/newsinfo.asp?ID=291 盧冠延出身名門,父親是粵劇紅伶盧海天。伯娘是粵語片巨星白燕,看看白燕的照片,你很難相信她擅長的是演繹不幸女性,賢妻良母,類似我們這兒劉慧芳。 雞湯部分是盧冠延患有學習障礙(讀寫障礙),從小考試據說就沒及格過,這怕也是他只是作曲的原因。他的作品演唱者包括許冠傑,張國榮,陳百強,譚詠麟,張學友,劉德華,葉倩文,徐小鳳等等等等,不勝羅列,幾乎就是一部香港流行音樂史。他更是為過百部的電影配樂,獲得過兩次香港電影金像獎(「群龍戲鳳」和「歲月神偷」),一次台灣金馬獎(「七小福」)。他自己也演過一些角色,都是詼諧的小人物,無釐頭的搞笑為主。 由他作曲,

第三次分享

第三次分享 电影 在4月25日的第三次分享中,我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Son of Saul(索尔之子)」。 这部横扫2015年颁奖典礼的欧洲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类似秋菊(不是秋香)忽然一根筋的故事。但是,对普通观众来讲,恐怕故事并不是那么好理解,因为很多情节其实不合我们正常得失判断的逻辑。比如死脑筋的非要找到一个犹太教的拉比来埋葬那个小孩,为了这个可以不要自己的命(事实上如果不是命好主角已经提前死了好几次了)。按照我们正常的分析,把自己的命保住当然才最重要,没了命还能干啥? 我恰好最近在看关于二战的几本书,分别是意大利作家普利莫·莱维的「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白俄罗斯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还有俄罗斯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的「生活与命运」。 看得越多,好像越是能感受到一个旁观者对战争的理解是多么片面。在人类相互残杀的事实面前,谈理解,人性都显得异常奢侈,比如你能理解一个上尉临死前的愿望是让护士解开内衣?你能理解在突围战之前三个女生主动到每个男人身边去做那事儿?而混杂在犹太集中营里面的背叛,宽恕,沦丧,羞耻,能简单的用是与非去判断?当然,世间之事皆是如此,这也正是文字,影像,甚至音乐的作用,

十九世纪的三部俄国文学作品

近日连看了三部俄国文学作品,果戈里的「死魂灵」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罪与罚」,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百三十多万字。刚开始就是想测试一下自己现在的长文阅读能力,后来慢慢发现所谓世界名著其实也都是狗血故事,只不过大师文字功夫考究,看起来就有趣许多。大家都是做菜,有人做成了米其林三星,有人则做成了食堂大锅饭,倒也没什么高低贵贱,服务不同的人群而已。 死魂灵:充满讽刺的现实主义 「读库」在2015年年中的时候送给所有的订户一本奇书——「阿庚画:死魂灵一百图」,这本书是有多妙呢?你看看图片就知道了。 就是因为这本奇书引起了我看「死魂灵」的兴趣。第一部我是看的鲁迅先生的译本,第二部开始的时候看到题记「残稿未译完」,就犯了嘀咕,妈的这鲁迅先生也不靠谱,做事儿做一半呢;于是就又找了别人翻译的版本来继续。后来才知道是自己土鳖,「死魂灵」的第二部分就是残稿,丢失的部分被作者给烧了。当然鲁迅先生在留世部分也确实没有翻译完,因为,去世了。 果戈里焚稿。列宾绘于1909年 果戈里是普希金的朋友,屠格涅夫的老师,一个诗人,诗人自然浪漫而充满幻想,可「

关于跑步这件事儿

因为天赋异禀,我小学时候加入过几年田径队。每天清晨我从家步行十五分钟左右到学校集合,然后绕着我们的小镇跑步。还记得最清楚的事情是到学校大门要经过一条小巷,巷口,有一家杀猪的,对的,你没看错,几人强行按住,一刀下去,直通心脏,嘶叫,挣扎,血开始流,用桶接住。等跑完步回来,猪头已被割下,身体从中间被割成两半,挂在半空,桶里装满的是血。天色开始泛白,人逐渐增多,一天正式开始。 到了初中以后我也就没正经儿的跑过步,但田径的成绩倒是一直不错,也因此而沾沾自喜,可哪里想到一晃,人就都三十好几了。决定重新开始运动完全是因为一向以苗条著称的我发现也开始长肚子了,而做人总要有个底限,比如人站直了,低头,至少能看见自己的小鸡鸡吧,难道将来只能从镜子里面say hello?因为有社交恐惧症,健身中心被我首先排除了,游泳不会,要不我最喜欢的就是铁人三项了,其他项目又基本得凑人,于是到最后,还是只有选择跑步。 一开始就在小区里面,绕着我住的地方一圈大概是1km。刚开始跑5km都得走走停停,我想这样不行啊,于是下了个跑步的app,开始跟着练。5km完了然后就是10km,

三场演出

从上周周末到这周日,在锦城艺术宫看了三场演出,分别是田沁鑫导演的《四世同堂》,林奕华导演的《贾宝玉》以及胡德夫老先生的《大武生蓝调》。 《四世同堂》本身就是老舍先生最厉害的作品,《惶恐》,《偷生》和《饥荒》三部曲的结构都已经摆在那里,田沁鑫导演要做的工作不多,足够大胆的舍弃别玩花活儿就好。因为题材的原因没看过原著的都能迅速入戏,我们经受的抗日题材教育早已贯穿人生,随便一个什么场合高呼一声“日本王八蛋滚出中国去”都能赢来一阵莫名其妙的掌声;可因为大量的删减,让看过原著的观众就感觉有点怪怪的了,像是吃西餐的时候刚嚼完牛排就让埋单走人,再好吃也不免有些遗憾。 田沁鑫导演的舞台设计够巧妙,很好的扩展了空间,也许这就是个传统的招数,是我看的剧太少才会觉得新颖,可真没让我感觉到空间局限的影响;反而当场景在祁家,冠家来回切换的时候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只是不知道坐在舞台最前端两侧的观众会不会有些障碍。 三幕戏中间的串场也足够的好,谁也没有想到寇振海会是里面最大牌的演员。这个剧10年来成都的时候演员阵容极其强大,不过放到今天我挺幸运不是三年前的那帮演员的,不然分分钟变成粉丝见面会。坏处是不管什么资料都没法查到演出演员的名字,在连茶水司机都要放到电影最后演职人员名单的今天,这实在是对观众,对演员欠缺一份足够的尊重。 看完剧出来已经很晚,骑车回家,想起那一代人所经历的种种,再想起接踵而至的另外一场战争,再再想起老舍先生后来的境遇,唏嘘不已。 我看的《

亲爱的小乖妹

亲爱的小乖妹,         你好。         我是你的父亲,昨天是你满月的日子,到了晚上我才忽然想起,心急火燎照了几张照片,还叫你哥上来摆拍了几张,相信你以后都可以看到,也算是个记录吧。            这一个月你长得很好,现在一张梨形脸,从出生到现在我和你的母亲都还没见过你的脖子呢。刚出生的时候你喜欢睡觉不喜欢吃奶,现在一上口不累得睡过去是不会松口的;你喜欢让人抱着不爱一个人睡觉,就算睡着了也容易惊醒,一丁点响动对你来说就是7.8级地震;我已经好几次深更半夜的抱着你给你唱《大长今》,你越来越重,我希望我的上臂肌肉能够越来越强壮;你的眼线和你哥一样长,希望你能拥有和他一样的长睫毛而不用在这方面花冤枉钱;我不知道你长得像谁也不关心你长得像谁,做你自己就好了。           你出生得很顺利,没出什么意外,如果说你哥的出生是一波三折你就是风平浪静,少了很多传奇的谈资。关于你哥的故事我像祥林嫂一样给很多你的叔叔阿姨说过,从 2008 年 6 月 12 日晚上 9 点钟到 2008 年 6 月 13 日早上的 9 点钟,

随便说说

潮起潮落 短短十多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见识了摩托、Nokia,Microsoft的由盛及衰,当年他们辉煌不可一世的时候,谁能料到如今这般场景;同样,我们也目睹了水果企业的咸鱼翻身,一个当年被自己创建的企业赶出去的人如今成为这个时代多少创业者的偶像。就我了解的一些不那么内幕的信息,水果几年之后就会变成另外一个Nokia,当然也不会如摩托那般不堪。取代它的王者,我个人最看好Amazon。 普通人的人生同样也不过如此。谁没有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潇洒;又有谁没有过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落寞。我们要努力做到的,不过是得意时,别过了头;失意时,别趴下。 艺人 因为石头出名的人不少,因为批发的石头出名的可不多。个人早认为公众人物不易,你消费普通大众的同时同样也要被普通大众消费,现在好了,烟不敢抽,表不敢带,连泡妞的技巧都不能复制粘贴了。 大学的时候,我一个朋友写了一封情书,抄写了十份分别寄给了十个高中的女同学,这个故事不那么完美的地方在于,有两个女生在同一学校,还是闺蜜。 买书 还是没管住自己的手,因为想买《泰晤士世界历史》,贪便宜,违背了自己的诺言,顺带又在中国亚马逊上买了两本跑步的书,《雨中的3分58秒》和《天生就会跑》

我这人喜欢买书,可我真喜欢看书么?         最近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究竟是让人来买还是让人来读?常人自然都会说是来读,煤老板才拿来买呢。既然是读,那买的过程就不重要,亚马逊,当当,京东们又何错之有?反而他们正在做的是一件利于千秋万业的大好事。正是他们让千家万户装修的时候都没忘记需要一个书房;也正是因为他们冯唐,布洛克,村上春树们才得以有机会大摇大摆的登堂入室;同样是因为他们,才让那些深藏在闺房中的大家闺秀们有了被“非诚勿扰”的机会,化浆变得不是她们唯一的出路;我们到真应该给他们立碑,上书:“功德无量”四个大字。照这样的理解,那些小型实体书店的灭亡当真是一件值得弹冠相庆的事情,他们不过是历史车轮下的一只只小螳螂。在亚马逊已经喊出“要干掉实体零售业”的口号之下,实体书店的灭亡不过是大浪潮中死在前面的小浪花而已,没什么值得惋惜的。         可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实体书店的倒闭又让如此之多爱书之人唏嘘不已,扼腕长叹?那些还在坚持字号,纸张,装帧,设计的出版人又为何能得到足够多专业人士的遵从?开一间能够喝着咖啡看书的实体书店怎么就变成了万千文艺女青年心中最柔软的那个梦?那么容我偷偷假设一下:书,其实是让人来买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亚马逊,当当,京东们正在做的就是误人子弟,遗臭万年的勾当了。